在日本大学生打工为何流行?
首先,从历史的沿革来谈这个问题。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70年代和80年代),大学生就业是很容易的,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也很容易。因此那个时候学生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打工上面,而是花在学习上,为了将来找到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大学的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的增加。
同时受到全球化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日本留学,加上日本本土的学生,竞争加剧。虽然政府和学校一直在努力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就业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更高了,除了要求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外,还希望学生具备良好的情商,能够迅速的和同事及领导搞好关系,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于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刚开始工作不久的人来讲,他们的收入明显低于有工作经验的人,而生活开销却并没有少多少;另外由于处于事业起步阶段,压力很大,需要自己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那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兼职/全职打工则是很多学生的不二选择,并且受到学历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想靠家里支持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学生的工资都用来交房租、吃饭和生活消费了,没有余钱去旅游或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根据官方统计,2014年大学兼职学生比例高达63.5%(相当于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在打工)[1],2015年也达到了61.8%。在大学里打工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群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