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理学发展怎么样?
作为一个在港大做过研究的PHD,我可能稍微有点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先谈正题。香港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6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是香港心理学的萌芽和初创时期。在这个阶段里,心理学在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始以学科形式出现(虽然中文大学的心理学系早在50年代就建立了,但直到80年代才获得教育部的认证);而香港的其他大学,如城市大学也于70年代设立了心理系。同时,政府也设立了两个官方的研究机构来推动心理学的研究,它们分别是1972年成立的香港研究资助局和同年建立的香港心理学会。这两个机构的设立为香港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这个阶段还可以加上一个前史,那就是自50年代起,一些来自台湾和海外华侨的心理学者开始在港任教或从事研究,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成为香港后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一股重要力量。代表性的有张德兴教授(1951-2004),他是台湾高雄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因应香港华人社会而致力于发展民族心理学;他的学生何友晖教授则大力推动了临床心理学在香港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9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的标志性的事件是香港大学于1996年在医学院设立心理学系,同时建立了一个包括30个研究室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这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大学的医学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另一个原因则是当时香港经济腾飞,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所提高,而政府也希望借助心理学来改善卫生医疗系统。在这个阶段里,香港心理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研究者的人数和研究的领域都快速增加。
第三个阶段就是正在发生的,也就是在香港大学成立心理学系一百周年纪念之际,我们这些心理学工作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