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是什么制度?
作为一个在7个OXBRIDGE(牛津)和2个剑桥待过的老师,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师徒制的延续。就是师父带徒弟。但是西方的师父不是中国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师父,而是导师。当然,很多导师其实也不管你多少,大部分学校都有curriculum(课程表),什么时间上什么课都是安排好的。导师的作用主要是给你打分数、改paper(论文),甚至教你做实验(比如我们系有个大实验室,30几个人,都是同一个导师教,每个星期大家都去一个大house里做实验,很和谐)。
但是也有例外。有些热门学科或者刚建起来的学院,如果导师们都很喜欢你的话,他们可能会和你建立一种比较类似于中国的“师生情”,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喝咖啡、聊天。不过这种情况毕竟少。 然后,英国的大部分学校,包括牛津剑桥,都是可以申请换专业的,只要你在原来的专业认真学习了,并且成绩合格,换到新的专业之后,之前学的东西算作预科的,不用重新再学一遍。不过换专业也有局限性。一般只能换到与本校本专业有关联的专业。跨度太大的专业是无法申请的。
最后,说到最难申请的部分。那就是牛剑这种,所谓最精英的学校了。以牛津为例,每年申请的人数非常多,大概1000左右,录取人数很少,大概50人左右。从申请难易程度来说,确实是最难申请的。除了本身的GPA要非常高(一般要求985本科+GPA4.0以上才有希望)之外,推荐信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牛津很多专业是不接受cv(背景评估)的,必须通过人工审核申请材料。而审核材料的人,往往对你是否被录取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好的推荐信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