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香港教育?

双晟轩双晟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教育政策需要明确,是优先满足本地人口需求还是接纳外地学生? 如果政策是优先满足本地生,那就不应该让本地生参加内地高考,而应该单独命题,甚至考虑用DSE来取代内地高考,这样才可以在本港实行低分高录;相反,如果政策是允许和欢迎外地考生,那就应该取消所有本地生的优惠,一视同仁对待本地生和外地生——毕竟在现时的情况下,一个内地的高考生要比一个香港的本地生更有机会考上清北。

2、教育资源需要合理分配,优质学校越多越好吗? 显然不是!优质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个蛋糕,现在的问题是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切的问题,是按人口比例切呢(平均主义),还是按学生成绩好坏切(优中选优)?如果采用前者,那么必然导致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好的学生越来越多(因为好学生总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最终结果肯定是失败;后者虽然可以保证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但是差的学生可能会越差越远……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成功,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且难以挽回的。

3、师资和生源是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 好的老师自然会有好的学生,好的学生自然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如果香港想引进更多优质的教师,那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薪酬,或者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至于说引进内地优秀师源,这个想法很美妙,不过现实可能不会如想象中美好——内地的师资也是鱼龙混杂的,有非常棒的名师,但也有许多混日子的“教棍”,要如何选择? 至于说引进外国教师,说实话,以香港目前的收入标准来看,即使给再多的钱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过来,除非是像比尔盖茨那样的超级富豪才能请得动。而且,聘请外国人来港任教,语言关怎么过?

4、教学和考试制度需要优化 目前香港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为了应付考试而不顾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制度能够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吗?难道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考高分的人才能存活吗? 至于考试制度,目前香港中学升学全靠一次性的DSE考试,这种考试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吗?如果能,为何香港还要花巨资搞校额分配?如果不能,那校额分配的理由又是什么? 为什么不改成美加那种高考制度的探索呢?既能让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又能充分衡量学生的能力。每次看到香港中学生要背书包上学、考砸了回家拿父母出气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讽刺——难道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他们父母为了让他们读好书而拼命工作的原因吗?真正在精英教育面前,失败者是没有资格颓废的。

那霞柏那霞柏优质答主

我们对香港教育的支持,主要注重在加强香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对内地文化历史的教育方面,主要渠道是加强两地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加强内地与香港开展姊妹学校和教师交流。

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心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办好香港教育所做出的各种努力,鼓励香港同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

教育是提高香港特区整体经济及科技竞争力的支柱。为维持良好素质的教育,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经常性开支预算逐年增加,2010至2011学年达574亿港元,占政府整体开支的五分之一。特区政府通过“富竞争力及有效率的教育拨款机制”的内部监控措施,以及由教育界代表组成的独立“教育资助咨询委员会”,定期审议大学以外自负盈亏的教育界别及政府资助学校/学位的经常性及非经常性开支需要,并作出适当的财政安排。

特区政府致力把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的教育中心,在政府的《教育2020》文件中提出了15项发展香港教育的策略及“优质教育”的新理念,以配合香港经济发展的步伐。香港与内地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香港与祖国内地教育界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了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