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喜欢过夏至节吗?
不请自来~ 本人是香港永久居民,但不在香港长大(在广东出生)。我小的时候(2001年至2003年间)每年农历夏至都会吃粽子的,而且不是粽子拜屈原那种风俗。。。而是家里会自己包粽子、煮好、加料、让小朋友吃的。。。有蛋黄和肉两种味道的,蛋黄是咸黄色的流沙状物体,非常好吃。。。。。。。当时觉得粽子就是端午应该有的东西啊,就跟过年吃饺子一样理所当然╮( ̄▽ ̄)╭ 但是后来去了英国读书,过了几个没有粽子节的端午后回国找了个工作,进了这家位于某一线城市以经营粤港风味菜式为主的酒楼。
当时刚入职,经理带我去厨房认识厨师长,在介绍的时候说到我是香港人,厨师长非常夸张地笑着问我“你是香港人啊!那你会包粽子嘛?”(▼皿▼#)我就很奇怪地问“为什么要会包粽子才算香港人?”“你不是香港人哪有这习俗!”(▼皿▼#)然后我疑惑地说了句“可是我家没这习俗啊……”(▼皿▼#)然后厨师长恍然大悟“哦~~原来你老家是广东的呀~( ̄▽ ̄~)~” 所以题主你问这个干嘛?想知道香港到底承不承认这个节日嘛? 以上~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度。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南北朝齐国诗人萧融《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一诗中描述夏至:“龙兴夏日长,星光寥落疏。月露渐依草,风萤方绕树。”
2017年6月21日18时30分,为节气夏至。
夏至之名由此而来。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日。
“夏至”这期间的气候景观有三:一是高温:会出现最高温度,经常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平均最高气温比常年(指大多年份平均)要高2℃左右。二是暴雨:夏至后的暴雨降水会频频出现。三是梅雨:“夏至”前后,秦岭——淮河以南进入梅雨季节。因此,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夏至”不单是节日,还是我国最早的伏日节令。
汉代,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又叫头伏,共十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到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前一天为中伏,中伏若在立秋节之后还有十天,否则有二十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为末伏,也叫末伏、三伏,一律十天。伏天是入夏以后气温最高、潮气最重的日子。“入伏”是头伏的第一天,也叫头伏,一般在七月中旬。因为伏天的酷热,我国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或鸡蛋卤)的吃伏食俗。因伏天炎热,人们胃口不佳、吃喝有限,饺子馅、面条卤、烙饼油和鸡蛋等营养能高效率地被人体吸收。伏饼烙熟切开佐鸡蛋卤,既鲜美营养又消火开胃,能更好地度过伏天。此伏饼也叫“喜饼”,在伏天“吃喜”(吃鲜)。《梦梁录》云:“立秋日,上自内庭下至民间,皆以秤悬藤斗钩,内盛砅�李或菱芡之类,各数十枚,以秤杆横系于门首,谓之‘称人’。”
在古代,民间把夏至作为伏的开始。《汉书》中说,“夏至后九十日而入伏。伏者藏也,小暑,热气藏乎地也。处暑,热气入土而藏也”。而到了“伏”的时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了。夏至,日北行南止,水汽上腾,雨势旺盛。夏至一阴生,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虚则外热,阴虚则内热,易发消耗性疾病。因此在伏夏“热季”应重视“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