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区的大学条件好?
这个好,不太好定义。 按正常来讲,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的院校,各项条件都是拔尖的; 二线城市的高校,除了部分学校自带光环(如成都电子科大),其它学校普遍比上不足比下比有优势些; 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城市,那基本上就是各有所长的学校聚集区了——某些学校偏工科,某些学校偏文科,某些学校偏农林医,总之会有一所或几所学校在某个领域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然而,如果考虑的条件是金钱的话,那么答案就变得非常简单统一了,那就是一线大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大学的条件肯定是最好的! 因为这些地区物价高工资高消费水平自然也高,所以学校在硬件软件上的投入就不用愁钱的事儿。而二线和三线城市及乡镇地区的高校在预算经费方面就会紧张很多。
当然,如果考虑到生活的幸福感,那就得另外分析了。 我觉得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方面是经济上的,也就是钱是不是好赚,能不能养得起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包括人文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等。 而学校的地理位置恰恰就直接影响着这两个方面。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讲,在一二线城市读书与在三线城市乃至小镇读书,在经济上的压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需要承受更高的生活成本,但后者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才能赢得相应的报酬。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各个区域高校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毕竟中国广大人民还是很能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
其次,从精神层面来看,因为一二线城市信息流、人才流动都更快,所以接受到的信息和观念也会更前沿一些。同时,因为人口更多,所以人脉资源也应该会更丰富一些,这对于毕业生的求职和今后的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再者,不同的地域也会有不同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这对性格的形成、三观的塑造也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不管怎么讲,经济上面一定是最现实的因素。如果经济上不独立,精神上也不可能完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