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有多少中国移民? 就我所知,至少500+ 我一个前同事父母就是93年去的芬兰,当时他们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父亲学阿拉伯语母亲学瑞典语的,他们去芬兰就是为了学习瑞典语,因为当时中芬关系很好嘛。然后他们在芬兰认识了我的另一个前同事,后来他们就移民去了加拿大。 然后是2014年底,我前女友(对,就是宋仲基的前女友,网游认识的妹子)她爸妈从成都飞到奥斯陆见我,因为他们听说我移民到了挪威并且已经在申请永居了。见到我之后表示也很满意,毕竟我颜值高性格好,随后就让我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下奥斯陆。
然后是她弟弟,她弟弟比她先来到奥斯陆并且已经拿到了工作签证,在奥斯陆大学读书。因为她弟弟学校附近有学生公寓,我们就顺理成章住在了一起。她弟弟中文很不错,和我聊天的时候中文夹杂这英语和俄语(他学校有那么多外国留学生,所以语言能力超强)。
她弟弟告诉我他是抱着旅游签证来的奥斯陆并准备待一个月就走,结果一呆就是四年。他说他喜欢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以及这里的空气(他以前生活在莫斯科)。后来他就留在奥斯陆找工作了,现在是他毕业后的第四年,他已经在奥斯陆定居下来了,还有了挪威籍的孩子。 对了,她还有个哥哥,也在欧洲。
赞同 420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8 5:33:39 自从瑞典于1949年10月与中国建交以来,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相继与中国建交。虽然瑞典在中国的殖民地不多,但北欧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瑞典船商自十八世纪末一直参与中国福建至瑞典哥拓堡(Gothenburg)的生丝与白银贸易。
十九世纪初,中国风(chinoiserie)在瑞典达到鼎盛高峰,哥拓堡因此成为瑞典最繁荣的港口,瑞典当时的人口中有一半曾经到过中国。当时的“大瑞典”(Great Sweden)概念,在瑞典语中被称为Storsverige。瑞典对中国长期有贸易赤字,但中国人因为英国的鸦片战争(1839-1842)而不愿再交易,导致瑞典生丝贸易的衰落。从此之后,瑞典与中国之间再无密切联系,19世纪中国移民到瑞典的人数也很少。根据1897年的调查,仅有一名中国人——一名杂货贩——在瑞典居住。
从那时起,直到1949年之前中国人移居北欧其他国家的也非常少。1950年代以后,北欧与中国逐渐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北欧出现了一批专业研究中国的专家。北欧对中国大陆的贸易开始发展,北欧企业为了在大陆开拓业务的需要,也开始雇用中国员工或派当地雇员到北欧公司,或者与中国的公司进行业务联系。北欧五国在中国经济特区(Economic Special Zones)建立以后,有相当多的商人、经理和工程师在那里从事管理工作。
除了经贸人员,还有大批留学生。据2000年来自北欧五国的资料显示,约有华人4050人,他们大多拥有瑞典国籍。这些华人绝大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陆续抵达瑞典的。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师资力量大幅度增强之后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中多数人在国内已取得学士学位,有的甚至是硕士和博士。
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去瑞典:一是依靠自费留学。二是通过亲属的资助取得瑞典入境签证。留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留了下来,找到了工作。他们的职业和从事产业的范围很广,涉及各个领域:一些人进入了瑞典的大学、科研机构,有的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教授中文等等;一些人进入了瑞典的金融、商贸、建筑、运输业等私营企业。还有的人从事新闻、出版、旅游、教育产业等。不少人拥有自己的企业。
赞同 420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30 19: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