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视什么专业?

钮茜茜钮茜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有官二代、富二代,也有寒门出来的人。有情商高的,也有理工科的呆子,当然,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凡人。 每个院系,基本上可以代表一种类型的人。而一个学校,基本上就可以归类为几个系(或院)的集合体——官二代多的地方,往往是人脉重要的地方;富二代多的地方,往往是土豪聚集的地方;理工科呆子多的地方,往往是学术气息浓厚的地方…… 所以说,选学院,其实就是选人和选氛围两种性质在起作用。

人是最重要的。如果跟对了人,你在大学里基本上就不会走弯路了。这个人可以是某位导师,也可以是同宿舍或同班同学。找到这些人,然后跟着他们混,基本上就可以了。

至于说导师,选择大导师还是小导师,是直博还是先读研再考博,这里面有很多学问和讲究。 很多导师,实际上就是某个领域的精英人士,跟他们做研究,你可以很容易学到该领域前沿的知识,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可惜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精英人士的大名的,因为那些人都是做科研的,不是搞科普的,不可能人人皆知。你如果想跟这样的人,你得先去了解,去打听,看看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跟对人有难度的话,最好就是挑一个氛围好的地方,这比较容易实现。比如说,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本身在该领域实力不错,那么跟着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一般来说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你可能不知道,一些学校的一些所谓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非常抢手,因为这些人才实在是太稀缺了,用人单位排着队要。所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看是否真的是冷门的热门的专业。有些学校某些专业很热,是因为该专业有一个响当当的名气,而不是真正因为这个专业有多强的实力。

辛国强辛国强优质答主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从2010年的631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727万人,4年增长9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高校毕业生约24万人。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日趋复杂。一方面,企业招人难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有调查显示,近40%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差以及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不足不满意。其中,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尤为紧缺,全国技能劳动者仅为1.54亿人,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更是只有3400万人,仅占就业人员的5%左右,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其享受铁饭碗、编制内工资福利高等待遇,自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就业人员的首选。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这一领域“逢进必考”力度,但需求始终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报考需要,就业供需矛盾凸显。如2010年共有122万考生,为22万个职位展开激烈角逐。2011年的招考报名审核通过人数为百万多人,竞争比达41:1,公务员考试成了所有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激增。以陕西省为例,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迅速攀升,从2009年15.4万人增长到2011年达23.8万人,增幅高达54%。同时,陕西生源的省外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9年6.8万人增长到2011年9.4万人,增幅约为39%。2011年陕西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3.2万人,数量激增和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毕业就失业”和“就业不合意”两难境况:一方面,用人企业普遍反映人才短缺,缺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可自身发展平台和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单位而失业。如2011年底,陕西省还有1万多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没有回传,这部分人就业基本没有着落,成为待就业人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