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有什么有钱?
尽管近来MBA教育频频曝出丑闻,涉及到了大量顶尖商学院和著名MBA项目,但是其神圣性仍然毋庸置疑,很多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仍将它视为救命金钱圣书,甚至人生转机宝典。
如今很多广告宣扬读MBA可以换来巨额投资回报,很多商学院更是以高薪职场为导向大力推行MBA项目,那么真的如此吗?
我们先看国外情况。
美国最早的专业MBA诞生地是哈佛大学,创办于1908年。当时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能够率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杰出管理人才。当然,这个专业的创立者并没有像今天各个商学院如此大张旗鼓地大肆宣传,他们也并没有把目标定位在即将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多高的薪资上,而是着重强调给学生传授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思维,注重训练学生的国际化领导才能。所以,哈佛MBA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能够驰骋国际商战的铁血精英,如果为了赚钱而读MBA,那不如早早地去读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再看亚洲MBA教育。
日韩在80年代末在推行经济国际化进程中,感受到在经营决策中管理人才缺乏的严重性,于是在90年代初便迅速掀起了MBA热潮。但在韩日,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MBA人才更多投入了董事会运作、战略决策等方面,而不是直接面向市场决策。
与中国一样,长期以来,在亚洲国家对MBA教育的认同和推崇主要是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以及银行中,他们更多的把MBA当做是一个行政管理、职务晋升的敲门砖,而不是出于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
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的MBA,对理论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书本上,与实践严重脱节,所以才会有了今天很多企业招聘MBA不要的经历,更有甚者,对MBA完全排斥。
在中国,90年代中后期,大批商学院开始建立和设立MBA项目,在政府、企业和金融界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中国MBA教育实际运作状况,与市场对其需求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中国MBA教育缺乏对战略管理真正的研讨与实践,培养出来的MBA学生并不能洞察真正的企业发展趋势和商业机会,反而盲目追逐热点,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中国大、小企业主更喜欢从实际工作中磨砺出来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来自商学院书本知识满腹、却缺乏实际经验的MBA毕业生。
中国管理教育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长期缺乏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下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模式,所以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二是教育界和企业界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教育项目设置和课程设置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实际能力与企业实际需要差距很大。
所以中国的MBA教育急需整顿。
近期有文章称,将把现有160所MBA培养高校减少一半,整合为80所,建立国家MBA教育质量监督、检查、认证制。这是改善中国MBA教育刻不容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