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澳大利亚打工怎么样?
我1995年去澳大利亚,在悉尼和墨尔本打了2份工,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我把它称为——人生的过渡时期。 我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可是去了澳大利亚,因为语言不通,只找到了一个IT公司的打杂工作,就是帮人家处理一些简单文件、录入数据之类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资也是按最低标准发的,记得第一个星期的工资,老板还让会计多给了100澳元(那时汇率差不多1比8),他说:“你来自中国,旅途应该很劳累,这点钱算是对你的额外奖励”!后来随着逐渐能听懂简单的英文,工作的内容也开始变化,从最初打杂,慢慢变为协助程序员完成部分项目的开发工作(我是学计算机的,虽然语言不行,但是代码我看一遍基本都记住了,然后就可以协助编程了),最后甚至老板会让我直接做项目的测试工作(公司有中国人做测试工作,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老板可能也很高兴我能很快融入工作)。
那个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用英文写工作邮件、接听客户电话、录入数据和查资料,基本上没有外出,所以英语提升非常快,用现在的眼光看,我的英语应该是比较标准的澳洲口音,而且直到今天,我讲话的时候还有一些西方人的习惯用词会不由自主的冒出来。由于工作氛围很好,和同事相处愉快,每天下班回家都是开心愉快的。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加拿大人,他邀请我去他家玩,于是我就利用假期坐了3天的飞机来到了加拿大旅游,虽然只是短暂的经历,但我感觉就像到了另一个国度,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习俗都和澳大利亚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过那段经历也给我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回国后不久,因为工作繁忙,又加上语言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情绪低落,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前妻,她是一名汉语教师,很快我们就组建了家庭。
再后来有了宝宝,为了一家人生活的更好,我放弃了继续躺平的生活,努力学习新的技能,进入了工厂,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涯,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再没有从前那种自由轻松的感觉了... 其实不论是在上海市中心还是郊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活本身是没有差的,差的是我们的心境,我们看待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