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研究生要读几年?
这个要看是什么学校的,是什么专业,什么方向了。 举几个栗子吧: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以下简称“山大的计算机”)的软件工程是分三个方向的: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智能化信息与计算机系统、多媒体与数字信号处理。具体细分方向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每个方向每年的招生人数差不多10来个人,也就是说,每年这三个方向总共招生30人左右。
以2015年招收研究生为例,在9月份发布研究生招生公告时,共招生87人(含保研和直博生);而在10月份发布的预录取名单里,则有146人(不包含上交、中科大等保送外校的学生数)。所以可以算出,有59个新的考研生源加入。
这些新加入了的59个考研学生,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那么他们被分配到这三个方向之后,大概会占用30多个学硕名额。因为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读直博或者保送出去了。这样剩余的学硕名额就不到20个了。而这20来个学硕名额,要养活包括导师在内的一个实验室将近50个人的队伍!而且这还不包含往年保研和直博走掉的。 所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科研成果或者强大的家境支撑,大部分人的命运就是: 上课、做项目、写论文……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的命运是这样的: 虽然这个例子不具有普遍性,但这就是我认识的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清华软院的。从他的经历也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