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预科怎么样?
我是2019年在贵州招生的那届,当时因为分数不够,所以被调剂到了这个学院(生命科学院)。 刚开始知道要上这个学院的时候确实心里有点打退堂鼓,毕竟生命科学院嘛,总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以后出来找工作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但是已经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
刚上大一的时候,确实是蛮压抑的,因为我发现我周围的同学大部分家里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者是家庭条件非常好,而我只是一个贫穷的复读生,因此和他们总是有点相处不来,再加上自己自卑的心理作祟,于是整个大学期间基本上没和同学们有过多的交流(除了必要的课堂交流和宿舍集体活动以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在校园里晃悠或者是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
直到大二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改变了我对南大的看法,也慢慢开始改变自己。
首先是大二的时候学校修图书馆大楼,需要把旧图书馆清空,所有书都要搬到新馆去。因为图书馆是全校学生看书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搬起来很麻烦,于是就找到了学校领导的办公室,把自己的困境向领导反映,希望能得到帮助;恰好当时负责招生办的胡主任也在,听完了我的诉求之后,胡主任非常热情地给我提供了帮助,还亲自带我去找图书馆相关负责老师商量解决方案,后来虽然方案没有实现,但胡主任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学校的温暖,也因此打破了我内心对南大一直冷冷清清的印象。
从那时候起,我慢慢地开始相信“南京大学”这个名字不是虚有其表的。
后来的情况就更让人惊喜了。 大三的时候,因为我热爱摄影,于是参加了校报记者团,在报名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了我一个问题:“记者是需要具备一定新闻素养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你认同吗?” 我当时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我认为记者需要的是收集信息的能力、洞察能力还有沟通能力,当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是是否具有新闻感并不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可能我天生就对这种带有“权威性”的领导不敢太亲近,所以只能以理服人吧。或许是我答得让主考官感到满意,最终我成为了一名校报记者。
在那段时光里,我认识了好多有趣的人,我们一起采访、写作、拍照,虽然会因为选题而争吵,虽然也会因为工作而抱怨,但在那一段充满激情的岁月里,我们因为相同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即使未来各自奔往远方,也依然保留着那份珍贵的记忆。
现在毕业了,虽然大家天各一方,但每次聚在一起的时候总能有说不完的话,一起吐槽近况,互相伤害(开玩笑哈),还能再续前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日子。